赵大海接受央视专访:中国放松新冠疫情管控与政策调整方向



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上海交通大学-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,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对于新冠疫情暴发、防控以及卫生政策第85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,也是第173次接受央视、上视专访。2022年12月5日,赵大海接受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专访,在《中国24小时》节目就中国多个地区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相关话题,进行了解释和评论。现将访谈内容翻译并摘录如下。



主持人王茫茫:许多城市已经放松了对新冠肺炎的管控,在某些情况下造成了公众的困惑,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?
赵大海: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。首先,与新冠病毒的之前变种或亚型相比,奥密克戎BF.7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已有所下降。疫情的防控措施自然应根据病毒的变化而进行调整。其次,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证实,在过去几个月的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封控范围过大了。比如,实际上对于次密接者的隔离管控意义不大,因为在次密接中极少发现确诊病例。此外,过大的隔离和封控范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、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。


主持人王茫茫:在上个月,中国有关部门还强调了坚持零新冠肺炎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但现在我们看到情况发生了变化,一些管控有所放松。你认为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将走向何方?
赵大海:首先,政府将继续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政策。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意味着将逐步放松对疫情的管控。这并不意味着立即取消对新冠疫情的所有限制措施。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,如果地方政府同时取消对于疫情防控的所有限制,需要住院和ICU的潜在患者将大大超过任何城市的医疗系统承受力。其次,除了逐步放松管控外,政府还应尽力推动老年人和婴幼儿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。此外,地方政府还必须为未来的感染新冠患者和其他(常规)患者之间的医疗资源分配制定出工作计划和预案,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住院和ICU床位的患者。总之,中国的新冠疫情政策试图在社会发展和医疗系统韧性之间取得平衡。


供稿者:国务学院

日期:2022年12月8日


沪交ICP备20200053
Copyright © 2020上海交大—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/SJTU-Yale Joint Center for Health Policy